知足常乐:做个知足者,不要做最优化者

以下内容摘自一本之前看过但没看完的书《大局观》,最近收拾东西又将它翻了出来放在床头,每天无事的时候翻一翻,下边的内容出自本书的导读部分,知足常乐这个简单浅显的道理我们都明白,但又都做不到,也不该从何做起。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382577/

看完下面这段文字让我对知足常乐有了新的理解,最优化者和完美主义者都有相似的点,一个关心结果,一个关心过程,两者都不容易得到快乐,往常的我也是这样,什么都想要最好的,可什么都得不到,有时积极有时消极,自由、幸福和快乐离我越来越远。

无限选择的年代

在加州门罗公园的德尔格超市,大约有75种橄榄油和300多种果酱在 出售。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在超市里摆上一张展示桌,桌上有时放6种果酱,有时放24种果酱。那么在哪一种情况下,顾客更愿意过来看看?有60%的顾客会在放24种果酱时受到吸引,如果只放6种果酱,只有40%的顾客会驻足。但是,在什么情况下,顾客会真的购买这些果酱?如果摆的是24种果酱,只有3%的顾客看完之后会购买,但如果摆的是6种果酱,大约有30%的顾客会掏钱。商品种类琳琅满目,对顾客的吸引力更大,但选择太多了,又让他们不知所措,反而会减少消费。种类太多,对商家和消费者都不利。
我们突然进入了一个选择种类激增的年代。买一杯咖啡,服务生会问 你要什么咖啡,美式、意式浓缩(Espresso)、摩卡、拿铁还是卡布奇诺?如果你点意式浓缩,那你是普通的还是双份(double shots ) ?这还算简单的。如果你去买牛仔裤,那你是要买直筒的、瘦身的、宽松的、高腰的、中腰的、低腰的、阔腿、喇叭、还是街舞裤型?天啊,我只是要买一条能穿的普通的牛仔裤,但是,对不起,没有普通的牛仔裤这种款型。你去买基金,基金的种类五花八门。你上大学去选课,好的大学能开出的课程名称足有一厚本。这么多的选择,到底该怎么办呢?

最优化者和满足者

你怎样选择,取决于你是什么样的人。有一种人是最优化者,他们很 像经济学家讲的理性人。最优化者的特点是总要确保自己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最佳选择。可是,怎样才能知道哪一个选择是最优的呢?你只能把所有的选项一一试完。选项越多,这样做的难度就越大。另一种人是满足者。满足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会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得到之后就立刻收手。满足者的行为模式更像赫伯特•西蒙所描述的。以找对象为例,有的人要把所有的候选人都挑一遍,生怕错过了最好的选择。有的人,比如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妻子芭芭拉,16岁时遇到了老布什,两人一见钟情。多年后,芭芭拉告诉家人,自己嫁给了曾亲吻过的第一个男人。他们一起生活了70多年,伉俪情深,一起去看美式橄榄球赛,还被抓拍到深情接吻的镜头。你觉得哪一种人活得更自由、幸福、快乐?与满足者相比,最优化者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反复琢磨,举棋不定。 他们还喜欢把自己的选择跟别人的选择做对比。即使买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最优化者也更容易事后后悔,因为新的选项又会出现在他们的眼前。总体来说,最优化者对结果总是不那么满意,他们对美好的事物缺乏敏锐的体验,对糟糕的情况也缺乏应对能力。在出现了糟糕的情况之后,最优化者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相比之下,最优化者的生活满意度更低、更不快乐、更不乐观、更容易有抑郁的倾向,总是会陷入无止境的焦虑、后悔和怀疑。值得一提的是,跟最优化者很像的,还有完美主义者。完美主义者 和最优化者一样不容易满足,对事物的要求非常苛刻。完美主义者经常是艺术家,他们追求一种臻于至境的境界,为了磨炼自己的技艺孜孜以求。对自己已经完成的工作,总是觉得不满意,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好。完美主义者的生活受到这种无止境的追求的支撑,他们感到非常充实和满足。那么,完美主义者和最优化者的区别在哪里呢?完美主义者关心的是过程,他们对结果其实并不在意,最优化者关心的则是结果,他们对过程反而常常选择忽视。

为什么追求最优化会让我们更不快乐?

为什么追求最优化,反而会让我们更加不快乐呢?我们能够感知到的 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环境的控制能力。孔子说,“从心所欲不逾矩”。高尔基曾经说过,哪怕是对自己一点小小的克制,都会让人感到强而有力。我们看体育运动员,感到很美,这种美源于他们对自己的身体的自如把握;我们看一幅字,一幅画,感到很美,也是因为书法家和艺术家的技艺已经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
能否有自我控制能力,一是看我们有没有自律的能力,二是看我们所 要面对的环境是否太过复杂。现代人的困境在于,我们的外部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而我们的自律性又太差。在这种情况下,自由带给我们的不是幸福,而是放纵;选择带给我们的不是更多的自主性,而是焦虑。以美国而论,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美国人的离婚率翻了一番,青少年自杀率是原来的三倍,暴力犯罪率上升到原来的四倍,囚犯人数是原来的五倍,未婚生育的子女是原来的六倍,婚前同居率是原来的七倍。自由并不自动地带来解放,而选择更多也不意味着我们会更加幸福。
我们应该学会做一个满足者,而非最优化者。最优化者非常在意机 会成本。经济学家告诉我们,有得必有失,每一个选项的价值都不能独立于其他选项。你做出一项选择,就必须放弃其他选择,那就是你的机会成本。选择越多,机会成本就越大,因为不可能有一个选项在所有的方面都优于其他选项。你可以找一个长得帅的男朋友,但他可能更花心;你也可以找一个事业成功的男朋友,但他可能很忙;你或许会找一个特别顾家的男朋友,但他可能比较木讷无趣。于是,选择的机会越多,被选中的选项能够给我们带来的满足感就越低。我们总是会想,山那边的草更绿。
满足者不同于最优化者的根本之处,就在于他们不去想那么多,不 要那么多的选项。如果没有那么多的选项,简单地做出自己的选择,你会失望吗?会的。但你会后悔吗?不会的。所以,智者奉行的哲学是少即是多。你应该学会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而减少为了琐事花费的选择时间。比如,你可以规定自己买衣服的时候最多只逛两家店,谈男朋友最多只谈五个。弱水三千,但取一瓢饮。那种期待着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唯一一个最爱自己的人的想法,都是言情小说看多了,看傻了。好的人生伴侣只需要一个好的毛坯就行,怎么把这个毛坯打磨成美玉,是需要在共同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塑造的。
不要把时间花在对过去的选择的追悔上。从长时段来看,那些都是不重 要的。无论你在买新车的时候多么激动,请你放心,两个月之后你肯定不会还那么有激情。平平淡淡才是真,自己好才是真好。你无须跟别人攀比,幸
福并不来自别人的赞赏和羡慕,而在于你内心的真实感受。每一个想过上真 正自由自在、特立独行生活的人,无一例外,内心里都有一个强大的自我。不要把自我限制视为一种束缚,恰恰相反,克制才能带来真正的解放。


链接阅读:巴里•施瓦茨(Barry Schwartz),《选择的悖论:用心理学解读人的经济行为》,湛庐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4赞赏 分享
评论 老张博客等人在此发表了1条热情洋溢的评论
匿名的头像 - 登山亦有道
提交
匿名的头像 - 登山亦有道

昵称

在 WordPress 上使用 Sticker Heo 增添互动时的乐趣吧 !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 老张博客的头像 - 登山亦有道
      老张博客 Windows Edge 102.0.12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