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23年的10月29日,距离国庆去杭州玩已经过去将近一个月了,仍然是没办法静下心来写点东西,甚至于朋友圈都没有发,另外原因是东西太多不知道该怎么发,仅仅是第一天在钱塘江畔、浙江省博物馆和城市阳台附近就有超过300张照片,本来想一篇文章写完,但是这很明显,不太可能,于是这十二个时辰的经历将会分成最少三个部分去描述。
杭州(原神)启动
苏州到杭州距离不远,交通方式自然是选择高铁,不过时值国庆和亚运车票并不是很好买,苏州站来来去去的人很多,杭州东站也不例外,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亚运会宣传标语。
落地之后第一感慨的是杭州东站面积真大,对于不经常出门的我来说属实是有点惊叹了,去往地铁六号线的路上墙壁两边有某人的书法作品,为啥是某人呢?因为咱才疏学浅看不懂写的是啥?
6年170多家店,杭州快餐第一品牌是如何炼成的?听创始人怎么说_蔡政杰 (sohu.com)
到达的时间点刚好是中午,想着就在附近吃个饭吧,找了一家杭州本地的快餐连锁品牌名字叫做“佰佳旺”素菜和荤菜同价,计费方式是称重,单价是多少记不清了,有荤有素加米饭花费杭币四十六元,不便宜。
亚运场馆以及街景
提前做好的计划是去亚运主题公园走一走,本以为这个时间段杭州的人会很多,但地铁六号线往亚运村附近基本上没人,可能是因为在比赛到处都是封闭的去那没意思,但我一开始不知道,受到抖音视频的误导以为那个地方是能进去的,到了之后才发现啥也看不了,沿着围挡一直走,走到滨江区和萧山区的分界线才算是能看到一点亚运会主场馆和杭州之门,比较无奈的是当天的天气一般,拍照并不是很好看。
钱江龙和钱王射潮
全国最大的青铜龙雕塑,屹立在钱塘江畔,寓意杭州高新区继往开来 (baidu.com)
“钱江龙”是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的作品,创意源于“钱王射潮治水”的传说故事,雕塑总高度48米,花岗岩基座上托举起青铜铸造的钱江龙,龙高27.1米,重110吨,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青铜龙雕塑。
自2007年6月开始这座雕塑已经落成16年有余,不过我之前并没有听说过,只是在寻找钱王射潮雕塑的过程中意外所见,看上边文章介绍才发现这座雕塑和钱王射潮雕塑是遥相呼应、潮箭交织的。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
到博物馆的这段路并不好走,从钱王射潮和钱江龙雕塑那边要坐地铁才能过去,偏偏有一段区域共享单车不好找,还下起了绵密的小雨,折腾了好一会到长河地铁站坐上六号线去往枫桦西路,出了地铁口,又在下雨,偏偏我还没带雨伞,包里有一次性雨衣,但是想着没事就不用穿,越走下的越大,不知为何,当时就是拗着不想穿雨衣,最终的结果就是全身湿透。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必去的博物馆 | 亮点、攻略、展厅介绍、镇馆之宝打卡,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_展览_数字_文物 (sohu.com)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位于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是首批被确定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和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展陈面积32012平方米,建筑高度59.9米,地上八层,地下二层,是之江文化中心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建筑,也是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宣传、教育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公共文化空间。2023年8月29日,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开馆,镇馆之宝《富春山居图》将在此展览一个月,可惜我预约的门票是9月30日刚好赶在了展品下架的第一天,缘分就是这么神奇。
浙江一万年
提前预约号刷身份证过完安检就可以进入博物馆的内部,穿过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浙江一万年主题,展馆主要是通史陈列,新的浙江通史陈列,体量更大、内涵更丰富,时间跨度也更大了——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时间跨度直接拉长到了100万年。
文化概览
义乌桥头遗址、仙居下汤遗址、浦江上山遗址、上山文化
上山文化
文艺评论丨上山文化:中华万年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启明星”_腾讯新闻 (qq.com)
上山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是长江下游和中国南方地区的文明史提早至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上山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是长江下游和中国南方地区的文明史提早至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
马家浜文化
马家浜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浙江省嘉兴市南湖乡天带桥村马家浜遗址而得名。马家浜文化的出现代表着江南地区人类历史的正式启幕,因此,马家浜文化被称为“江南文化之源”。
图六为镇馆之宝其一:双鸟纹象牙蝶形器,这是7000多年前的一个象牙雕刻,主流观点认为是祭祀,也有专家认为是一种捕猎工具。象牙上雕刻的图案类似双鸟朝阳。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距今5300—4000年前后环钱塘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浙江良渚而命名。 良渚文化的中心地区为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和玉钺等诸多器型。此外,良渚陶器也相当细致。不少学者认为良渚文化可以算得上中国的第一个王朝了,据《韩非子·显学》,虞代延续了一千余年,推测良渚文化便是虞朝的考古学文化。陈剩勇、吕琪昌等强调良渚文化是夏文化的源头。
图三为铜鸠杖镦,此物为青铜鸠杖中的一段,完整的鸠杖由杖首、杖镦、杖身组成。此杖镦末端为一跪坐人形,双目平视,双手放置膝部,属奴隶。青铜杖在春秋、战国时应被视作权力的象征。绍兴漓渚和江苏丹徒、北山顶春秋墓中均有青铜鸠杖出土。原收藏于绍兴县博物馆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图九为镇馆之宝玉琮王:这是块方形的玉王,亚运火炬顶端设计灵感即来源于这块玉琮,也是亚运吉祥物琮琮的原型。玉琮是良渚文化最重要的礼器,也是最神秘和最富代表性的器物。这件大约有5000年历史,做工精美。中间有圆形的穿孔,四面有直槽,上下雕有兽面纹,两侧还有浅浮雕的鸟纹。
下面几个三件应该也是良渚文化的,因为拍照过于突出主题加上时间间隔比较大,早已记不清它们属于谁了,博物馆主题应该是清晰严谨的,每张图片下边都应该标注器物的名称、年代等信息,可心有余而力不足。
《礼记·礼器》曰:“天子之席五重,而诸侯用三重,大夫两重。”《论语》曰:“席不正,不坐。”古人席地而坐,对于贵族来说,居必有席,否则就是违礼。为避免起身落座时折卷席角,要在席之四角压上镇,因此完整的席镇也大多是一组四件。越地出土大量仿铜原始瓷镇,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
春秋霸王
春秋中期之后,晋楚争霸激烈。晋国采用联吴制楚的策略,楚国则扶植越国抗吴。越国抓住时机,吸收楚国及中原先进文化,悄然崛起于东南,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振兴之路。公元前473 年,越灭吴,与齐、晋等诸侯于徐州会盟。史书上说:“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图二是镇馆之宝春秋伎乐铜屋:伎乐铜屋通体为青铜质,铜屋的造型是三开间,四周的八角柱和屋顶的大尾鸠鸟都看的很清楚,里面有六人,4位乐师分别呈击鼓、抚琴、吹笙、咏唱姿态,还有2位歌女演出场景,非常生动。
图五为春秋越王勾践剑的复制品,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中国一级文物,1965年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望山楚墓群1号墓出土,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图八为越王者旨於睗剑:这把剑是95年杭钢集团在香港的一个拍卖会上买下,赠予博物馆的,据考古学家考证,剑柄刻有勾践的儿子的名字,被认为剑是越王勾践之子所有。常见的青铜器,因年代久远,器身总是包裹着一层厚厚的锈,整体呈绿色,但这把宝剑却依然寒光照人。
从石器时代过度到制陶的时代我内心几无波澜,到了青铜器这边就完全不一样了,肃杀之气扑面而来,即使过去了一两千年仍然可以让人感觉到工艺的精美和兵器的锐利。
三吴都会
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中国,这片越人故土纳入帝国版图,成为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一部分。自秦至唐,浙江经历了由低迷逐渐高扬的发展时期。汉初浙江地广人稀、火耕水褥的情形随着大规模的治水屯田和南迁北人带来的先进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秦初的 16个县发展到唐代的 59 个县,反映出人口增长和社会繁荣的进程。
秦分全国为三十六郡,今浙江大部属会稽郡,南部属闽中郡,西北部属彰郡。汉武帝时,分封在今台州、温州一带的东瓯国内迁,其地归属中央政权。西汉元封五年 (前 106),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部,浙江属于扬州刺史部的会稽郡和丹阳郡。汉顺帝永建四年 (129),又以钱塘江为界分会稽郡为吴郡和会稽郡,开创了浙西浙东分郡而治的局面。
铜镜在浙江博物馆也有一个专题,主要包含隋唐铜镜、会稽镜和画像镜三种类型:
公元3至4 世纪,会稽郡生产的神兽镜输出至长江中游和华北等地,甚至远及日本。多地出土铜镜的铭文显示,六朝的会稽制镜工匠也向外输出,武昌地区因为引进了会稽山阴的匠师,推动了铸镜业的发展;东吴工匠东渡日本传去制镜技术,还创新出镜缘装饰与中国神兽镜有异的三角缘神兽镜。
画像镜也古代铜镜的一种。流行于汉代。用制作画像石、画像砖的手法,以浅浮雕的方式铸造各式神人、瑞兽、百戏、乐舞、车马、历史等题材。其纹饰布局多以四乳分成四区,将纹样安排其中环绕排列。钮座多为联珠纹或围以方格,边缘装饰三角锯齿纹、流云纹等。
隋代铜镜的纹饰繁缛工整,图案布局严谨,其承上启下的风格,为唐代铜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代铜镜铸造业极为兴盛,题材新颖,工艺精致,出现了金银平脱、螺钿嵌镶、金壳银壳等特种工艺镜种,具有突出的时代风格。
图一图二是青瓷墓志铭。图三为魂瓶,魂瓶为冥器(明器),又称谷仓罐、堆塑罐,也称魂魄瓶,源于西汉,兴于三国,盛于宋代,衰于民国,是一种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的随葬器物。它由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的五联罐演变而来,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国两晋(公元220~420年)时期墓葬中特有的随葬品。
兰亭集序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立业安邦
五代时期,钱镠以杭州为都,建国吴越,统治中国东南部“十三州一军”之地。吴越国时期,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商贸和文化,扩建杭州等中心城市。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吴越国的经济和文化居于当时诸国前列,不仅开创了以杭州为枢纽的两浙政治经济新格局,而且为两宋时期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吴越国上承唐代传统,祭祀境内的名山洞府、水府,以为国家祈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还会举行道教特有的投龙仪式,宣读祭文,向水中投掷金龙和银简。地点主要有杭州钱唐湖(即西湖)、越州镜湖射的潭等。考古所见的吴越国投龙简,分为金龙和银简。银简上刻祈雨祭文及时间、地点,为水府告文。20 世纪 50 年代,杭州西湖疏浚时曾发现钱缪、钱元瑾、钱弘佐、钱弘傲的 8 枚水府告文银简和燕金铜龙。绍兴宛委山麓河道中也相继发现钱缪的3枚水府告文银简。
图二为镇馆之宝鎏金阿育王塔,这件出土于雷峰塔阿育王地宫的文物,是唯一能体现吴越国金银器制造技术最高水平的神器。它由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是当年吴越国王钱俶专为雷峰塔打造的,也是他一生佛教信仰的体现。塔身四面镂刻佛本生故事,塔身内盛装金质容器(金棺),"佛螺髻发"供奉其中,塔四面雕刻的16幅佛事故事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风雅两宋
吴越国“纳土归宋”,实现管辖权限的平稳过渡,为浙江地区经济、文化大发展提供了契机。北宋时期的浙江富庶繁盛,成为“国用所恃”的财赋之区,推动了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宋室南迁,定都临安,南宋时期的浙江凭借地理和政治上的优势全面发展,典章制度衣冠文物,蔚为大观。图一宋代泥塑菩萨像:出土于温州白象塔的这尊佛像,造型神态极为优美。
丹书铁券(dān shū tiě quàn)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
元明清朝
清高宗赐海宁陈文勤公圣旨:
行至此刻已经非常接近博物馆的闭馆时间了,可能是因为当时过于慌忙导致此段关于明朝的内容很少,甚至于基本没有,现在回看照片也想不起来是什么情况了。元朝过后直接跳到了清朝,清朝中看到最多的东西又数清高宗乾隆时期,至于清朝前几个后几个皇帝时期的东西也寥寥无几。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洪秀全领导的农民战争所建立的革命政权。后期曾先后改称上帝天国、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清朝的武装起义(金田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国”,并于1853年3月攻下江宁(今南京),定都于此,改称天京。1864年8月,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
太平天国历时14年,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而波及全中国的农民战争,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而且它在新的时代产生了新的特点,开创了中国农民战争不少先例,例如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提出了一整套纲领、制度和政策等。
近代往昔
民俗文化
清代中期至民国年间,宁绍平原流行着豪华的嫁女排场,种类繁多的红妆家具绵延数里,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被称为“十里红妆”。展厅陈列介绍宁绍地区的民间婚嫁习俗,流传至今的嫁妆用具继续向我们诉说着待嫁、出嫁、为人妻母的女子的一生。
下图为万工轿,它的全名其实叫朱金木雕宁波花轿,建造于清代。据说,制作这顶万工轿,共用了十万两黄金。轿子的结构,工艺,复杂程度都让人叹为观止。之前作为“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万工轿,一直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陈列展示,后经过浙博数字3D扫描建档、养护等一系列工作,它们被拆卸后分别安放到文物运输专用木箱内,从武林馆区搬到之江馆又完成组装,再现精彩。
江南秘色
浙江是青瓷的故乡,也是汉代以后青瓷的主要产区。浙江青瓷以其风华绝代的秘色和精湛的工艺引领了世界时尚。通过展示浙江地区的名窑名瓷,一览浙江古代青瓷文化的面貌,彰显浙江制瓷业的发展历程、工艺特色及对人类的影响。展厅位于之江馆区三层 青瓷文化馆。
图一是镇馆之宝其一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砚滴是用于砚台磨墨添水用的,这一件设计十分小巧。
向东是大海
浙江濒临东海,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全国数量最多的岛屿,湿润的海风和充足的雨水带来了丰富的渔盐资源。从远古到近代,浙江古代先民抵御海潮、围垦滩涂、开拓交通、发展外贸,以开放包容之姿展开文化交流,形成了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和勇立潮头的精神品格。展厅位于之江馆区三层 海洋文化馆
至此本次行程来到了尾声,仅仅是通史陈列就耗费了我三个多小时,三楼赶在闭馆的前夕走马观花的看了两眼,简单拍了一下镇馆之宝,至于四楼则完全没有上去看,富江春居图停展,唐“彩凤鸣岐”七弦琴也没看到,憾哉~~~
从博物馆出来之后在之江文化中心附近转了一下,这边是浙江省内体量最大的现代复合文化综合体,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之江板块,集结浙江图书馆之江馆、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浙江文学馆和之江文化中心公共服务中心五大文化配套设施,集自然、人文、艺术、生态于一体,是浙江省践行“八八战略”打造高水平文化强省标志性成果。不得不说新建成的设施看起来就是高大上,在苏州目前还没看到过类似的建筑群,可能这就是作为省会城市所独有的资源倾斜吧!
从这边出去之后没想着打车就找了一个自行车沿着之江路一直走,夜景照片和次日在西湖的内容也有不少,但它们就不在本篇文章的内容之列了,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点赞过五万,连夜肝出来
参考链接:
作者:晨岩
本站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